2009年5月2日 星期六
反轉豬腩是王子 -- 女角們的存在意義
反轉豬腩是王子一劇,豬郎最終沒有選上美麗高傲的奈美,反而選上了天真無邪的可愛少女寛子。有觀眾認為不合理,亦有觀眾認為原因出於醜男對於氣質高貴的美女自覺太高不可攀,寧願選擇一個小鳥依人的小妹妹。但其實豬郎棄奈美而選寛子,並非其個人擇選,而是女角背後所代表的價值角力後的必然結果。若要探討本劇價值角力的過程,必需先了解此電影的人物元素。電影中豬郎/杏仁位於整個人物架構的中心,圍繞他的女角共有四名︰寛子、奈美、本崗與女群眾。每一名角色,分別代表著一種價值的極端。而整部電影,就是這各種價值與豬郎/杏仁的衡突和共融的過程。
排於第四位的女群眾,其之所以被定義為一名角色而非一個群體,乃因她們於整套電影中的存在意義皆非常一致,由此至終只代表著一種性格、行為及其價值。全劇中對豬郎嗤之以鼻、卻一窩蜂追捧變身後杏仁的女群眾,代表著社會上群眾先敬羅衣、前倨後恭的膚淺性格,也是社會上每一個人價值觀中最低層的部份。電影把群眾低層價值的極端化是無容置疑的,茶水阿姐、電車OL、模特公司中的靚模、公園少女們,人人看到杏仁後莫不著電暈倒,這也是她們在此劇中最大的作用。她們與三名女主角首次面對杏仁美貌面不改容的對比也是十分明顯的,當然,群眾非理性的行為被誇大了,這卻是必要的,除了娛樂成份,誇張的行徑將她們的代表價值極端化,都推往人性最外在的一層外在價值上。當然,她們並不需要具有、代表人性價值的其它部份,這些都由三名女主角分擔了。女群眾代表的,就是人性中最膚淺的、形而下式的價值判斷,這也是為何搖身一變萬人迷的杏仁不會花落此家中。因此,杏仁/豬郎只會在三名主要女角中選擇自己的最終感情依歸、這也是顯然易見的,若電影中杏仁持其王子的新身份橫風掃落葉,將美女群眾都弄上手,那這頂多是一部滿足毒男意慾的後宮文化電影,當中意義亦不需深究。
奈美在電影中的存在意義,對於奈美一角本身來說,是十分無奈的。被模界專崇的奈美代表的是美的極致,也是冷漠、高貴的極致。她首次面對杏仁時仍冷若冰霜,就能充份體驗出她的高傲冷漠。顯然,那種冷待並不是對魅力的不重視,相反,奈美雖然對乍看只有外殼的杏仁拒於千里之外,她代表的卻是一種對整體魅力作價值判斷的重視,電影中雖然沒有在奈美這方面的性格上刻意著筆,但角色設定中既然將「最高格調的女模特兒」身份冠於她頭上,這種價值判斷自然不言自名地預設於這冷傲美人身上了。看畢全片,奈美在本片中最重要的存在意義就是帶出杏仁的魅力,這對奈美來說也是十分無奈的。僅奪得女群眾的歡心,對杏仁來說不夠,這並不能反映豬腩王子的深層魅力。因此電影安排高傲的奈美也拜倒杏仁的魅力下,由豬腩精神配上杏仁外表所激發的王子魅力便十分明顯了,這也成了奈美於片中的存在意義。奈美與杏仁有多次深入發展,當中兩次更差點同床共枕,但她最後都敗於不計較男性魅力的寛子手上。主要原因並不在於與杏仁「深入發展」的多次失諸交臂,而在於奈美本身代表的魅力價值斷判與本片及豬郎的非魅力價值判斷取向南轅北轍所致,這將會在下文探討。
寛子與本崗,應要分作兩角探討。她們之所以為同一個體,這種結合只是結局流程而非本質性的。從頭至尾,無論性格、特徵、甚至二人所代表的意識形態皆截然不同。寛子重視善良內心、不計較外表美醜、溫柔天真可愛的性格躍然於熒幕之上,其回憶片段中的學生打扮,亦將其單純性格的訊息再次烙在觀眾的潛意識中。但其實寛子一角的描寫是十分空虛的,對豬郎噴嗤面無懼色的寛子,人如其名,待人往往以寛,亦總是掛上一副天真的模樣,但觀眾對其側面的認知很貧乏。觀眾不知道她來自何方、背景、生活如何、甚至溫柔可愛一面以外的模樣。由於步移拍攝手法的關係,觀眾的認知跟豬郎並無二致,因此豬朗對寛子的認知其實亦十分貧乏,捌開崗山不談、二人更毫無感情基礎。寛子在這裡,純粹是人性中聖人式價值判斷的美麗具體投影。
本崗的存在價值很重要。本崗的重要性與其說基於其性格/價值判斷,倒不如說她代表了豬郎的真正初嘗戀愛的經驗。本崗的性格是很樂觀、堅忍,但這並不特別,不足在本片中構成價值判斷的代表。反倒是這種樂觀,在很多時候將豬郎逗樂,在一起買紙巾、玩拍照中滋生了二人感情,讓久罕逢甘露的豬郎初嘗愛的滋味。在這過程中,本崗便儲起了與豬郎足夠的感情基礎,與奈美抗衡。
整部電影談的是一個蛻變的過程,但並不是由豬郎到杏仁的蛻變過程,這種純外表的蛻變也是毫無探討價值的,這也是為何卡卡夫的蛻變跟古賀新一的怪蟲蛻變漫畫有分別的地方。豬郎從重視外在魅力的豬郎,透過杏仁蛻變為拋低外在魅力價值判斷伽鎖的豬郎,其本體最終仍是豬郎。這就是為何與杏仁價值相附合的奈美仍敗給寛子/本崗的原因︰奈美的感情是連結到杏仁的,而寛子、本崗則連結到豬郎;奈美代表的是魅力的重視,寛子代表的則是對魅力的毫不重視。因此最終花落誰家並非個人感情選擇,而是豬郎與寛子戰勝了杏仁與奈美的價值選擇,這是二種價值在本片價值取向平台上角力後的必然結果。
最後,順帶一提寛子與崗山的個體結合。崗山在最後被證實由寛子假扮,這種結合的合理性其實只在於慣性公式與結構層次上的,而並非由劇情帶動而來。寛子與崗山的性格從根本上就不一樣,除了由音樂晶片與護腕帶強行添加的證據外,寛子與崗山二人並沒有任何小習慣、小動作或任何共同特徵,兩個個體於故事流程中亦沒有強烈的聯繫。二人的二合為一若要說得上明顯或合理,純粹為此類喜劇中「原來A就是B」的慣性結構公式在觀眾的潛意識中作祟。當然,這也是解決觀眾希望豬郎既要得女神、同時又要得初戀情人,享齊人福、同時又要附合現今社會一夫一妻主流感情觀的予盾心態的最簡單、最直接的方法。寛子將崗山西裝脫下的一剎那,崗山個體將與豬郎的感情基礎瞬間注入寛子身上,寛子個體則將美貌瞬間注入崗山身上。寛子與崗山的結合雙輔雙成,為擊敗奈美提供合理理據。當然,這種具有「美貌從寛子個體注入崗山身上」的結合是具有市場上的考量的,大部份觀眾尚能接受醜男美女的配答,卻受不了醜男醜女卿卿我我的結局,否則為何最終崗山裡走出一個寛子小姐,而並非寛子小姐裡走出一個崗山、與豬郎共渡史力加與安娜公主的醜男女幸福結局。在奈美因魅力價值取向而敗給寛子的同時,寛子與崗山的結合卻偏偏帶著此種價值取向,反映出理想與現實始終存在著一種無法融和的吊詭。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1 則留言:
如果你可以多寫一點就好了…
最少有一套你一定要寫:南京!南京!
張貼留言